蟲蟲週刊特別報導 蝸牛哪裡去了?
こちらムシムシ新聞社 カタツムリはどこにいる?
- 作者: 三輪一雄
- 譯者: 張東君
- 出版社:小天下
- 出版日期:2021/03/25
內容簡介
最有趣的第一現場報導,
解答孩子心中的10萬個為什麼!
你看過蝸牛,你會畫蝸牛嗎?
你知道在哪裡可以找到蝸牛?
蟲蟲週刊的七星瓢蟲記者為了解答讀者的疑問,
找到山豬、烏鴉、蛇、食蝸步行蟲、螢火蟲、東方切葉蜂……
發現牠們和蝸牛都有關係。
蝸牛除了是這些動物的食物,
也是環境的分解者,為泥土帶來養分。
原來環境裡的每一種生物都很重要,
生命循環不斷,自然才能生生不息。
蟲蟲週刊的七星瓢蟲到鄉下去尋找蝸牛,一路上遇到各種動物。有的愛吃蝸牛,有的用蝸牛殼當巢,有的為了吃蝸牛,演化出特別的嘴巴,有的吃蝸牛的大便或剩下的食物。所以如果沒有了蝸牛,自然環境會跟著改變,有的動物可能因此消失,人類自己也會受到影響。
透過七星的採訪,讓我們發現蝸牛這個分解者和初級消費者,其實在生態系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。
沒有一種生物可以從自然界消失,沒有一種資源是沒有用的,生物存在的意義也許就在這裡。
得獎紀錄
作者介紹
作者簡介
三輪一雄
1959年出生於大阪。東京造形大學繪畫科畢業。
出版作品:《菊石是「神之石」》、《加油!不要輸!小蛞蝓》、《坑坑巴巴蛙 疙瘩蟾蜍》、《悠哉鸚鵡螺及急性子菊石》、《捲捲螺旋》、《我們是海灘探險隊》、《在石頭中捲曲的菊石》、《蝸牛逃走了》、《納豆君往西去》、《蛹的祕密》等。
畢生志業是化石採集、在海邊撿拾漂流物、收集空殼。
譯者簡介
張東君
臺灣大學動物系動物所、京都大學理學研究科動物研究所。現任臺北動物保育教育基金會祕書組組長,身兼科普作家、推理評論家。
第40屆金鼎獎兒童與少年圖書類得主,第五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少年組特別獎翻譯類得主。著譯作有《動物勉強學堂》、《象什麼》、《屎來糞多學院》、《爸爸是海洋魚類生態學家》、《是誰把驢子變斑馬》、《大象林旺是怎麼到動物園》、《動物數隻數隻》等超過220本,目標為「著作等歲數譯作等身」。
序
推薦序
熟悉又陌生的蝸牛
蝸牛這種生物,好像沒有人不知道牠,但是誰也不是很了解。蝸牛獨特的外型,大家都非常熟悉:完美的螺旋狀硬殼、溼溼滑滑的柔軟身體、一對圓滾滾的眼睛位於眼柄前方。但是蝸牛的生活方式是什麼呢?例如:牠們在那裡產卵?蝸殼是孵化時就已經長好的嗎?什麼動物會吃蝸?……這些問題大部分的人應該都不知道答案吧。
拿到這本書時,從封面的圖畫可以大概猜到它的內容,可是實際翻閱後,我發現它超越了我的預期。事實上,這本繪本提到的內容,既有深度又有廣度,連我這個蝸牛專家也感到驚訝。
大家知道有的蛇只吃蝸牛嗎?這本書裡提到的、分布於日本沖繩八重山群島的琉球鈍頭蛇,在臺灣也有近緣種。由於大部分的蝸牛都是右旋殼,所以這種蛇為了方便吃右旋殼蝸牛,在很久很久以前演化出特別的嘴巴—牠們的下顎牙齒數目,左右不一樣。我們人類在十多年前才發現這件事情,發現這個事實的人就是我。沒想到這本繪本裡也提到這個很新的發現。
不過,我認為再過十年,這本書改版時可能需要增加頁數,因為在蝸牛的世界中,還有很多、很多不為人知的事情,而為這本書增加新發現的人,可能就是正在讀這本書的你。
細 將貴
(日本京都大學理學研究科動物學博士)
推薦序
蝸牛的眼睛長在哪裡?
如果要你畫一隻蝸牛,你會怎麼下筆呢?先畫一個螺旋,再來是身體、兩根觸角,最後補上兩個眼睛。
不過,如果你和絕大部分的人一樣,把眼睛畫在觸角的上方,那你就錯了。因為只有一對觸角的蝸牛,眼睛是在觸角下方的基部附近;而大部分的蝸牛都是「兩」對觸角,眼睛是在大觸角的上方。從這本繪本的封面,你可以看得很清楚。
除了青蛙,我和蝸牛也有一段淵源。從日本剛回臺灣時,我認識了當時臺北市立動物園動物收容中心的站長謝伯娟,她出過幾本蝸牛的圖鑑。每次我見到她,總是跟她說:「我好想做一個大大的蝸牛殼,躲在裡面,體驗一下當蝸牛的感覺。」講了兩三年後,她終於發現我這個「青蛙巫婆」對於想做的事情會一直唸唸不忘,就認真的對我說:「只做一個殼沒有意義,你來寫計畫,我也來寫計畫,找到預算辦個蝸牛特展,你就真的可以做一個蝸牛殼鑽進去了。」於是,我們真的辦了一個「蝸台風」特展,到各地巡迴展出。除了有 30 種臺灣常見的蝸牛,
還設計了左右旋蝸殼的蝸牛迷宮,當然還有六件連身含觸角的蛞蝓衣和三個蝸牛殼,讓觀眾穿著參加蝸牛爬行比賽。後來,伯娟學妹還設計了桌遊版跟巨型真人版的蝸牛大富翁,持續到各地的學校推廣蝸牛知識。
不過,透過展出能夠接觸到的人,並不如書本廣泛。這十幾年來,以蝸牛為主題的書,除了圖鑑,其他寥寥可數。所以,當我在臺北書展看到這本繪本時,就主動向出版社的編輯推薦。因為這本繪本真的從生態系的各個面向,把蝸牛介紹得非常清楚,連我學弟細 將貴的「右撇子」鈍頭蛇和右旋殼蝸牛的研究都引用了。
臺灣的原生蝸牛有數百種,一定還有許多有趣的知識等待被發現。這真的是一本超讚的蝸牛生態書,大家千萬不要錯過。
張東君
(科普作家)